粽香濃情暖人心!獅子會打造端午慈善活動 450人齊聚「共融包粽日」 視障聽障學子化身「粽藝大師」 傳遞節日愛與味道
👨👩👧👦 一家大小動手包粽子、學手語、聽故事、傳溫情
🧑🍳 名廚親授包粽秘技+非遺文化體驗
💝 800隻「愛心粽」送暖200戶基層家庭 —— 這個端午節,特別有味道!
端午節除了扒龍舟、食粽子,還可以這麼過!
上週末(5月17日),一場充滿人情味與節慶香氣的「愛心共融慈善包粽日」在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熱鬧舉行。由香港快活谷獅子會、青賢獅子會、大都會獅子會聯手主辦,活動吸引超過450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包括視障朋友、聽障青年、學生義工、社區家庭、名廚志工等,一起動手包出超過800隻滿載祝福的「愛心粽」,送往200個基層家庭與長者手中,為今個端午添上一抹特別的暖意與美味。
🧡 美食裡的溫情:這些粽子不只好味,更充滿故事
說到包粽子,你可能想到的是嫲嫲的手藝、粽葉的清香、糯米的黏糯——但在這場活動中,粽子還多了一份「心意」與「意義」。
來自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視障朋友憑觸覺認料包粽,聽障青年透過手語與青少年義工無障礙合作,小朋友牽着父母的手學習包粽技巧,還有社福機構的小老師現場示範,場面感人又感動。
「估唔到我睇唔到都可以包粽!」一名視障參與者笑說,「希望我包嘅粽可以送到有需要嘅人手上,大家都過個開心端午!」
👨🍳 名廚坐鎮:手把手教你包出「大師級」粽子
不只是公益,這場活動也非常「有味道」!
現場邀請到香港飲食慈善基金的名廚陳世輝博士親自示範傳統包粽秘技,從選料、調味到包裹技巧,一絲不苟,讓參加者親身體驗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10位名廚+10位義工熱情協助,大家齊齊動手,連平時只會「食粽」的朋友都表示:「原來包粽都咁有學問!」
👨👩👧👦 共融玩樂:親子手作+手語學習+節日文化體驗,一次滿足!
這場活動不僅是包粽那麼簡單,更是一場生活品味的實踐課。現場有手語學堂、親子互動包粽區、文化傳承小講堂,讓大人小朋友都沉浸在節日的溫馨氛圍中。
一對父母更分享:「平時節日就食個飯,但今次可以同小朋友一齊做義工、學包粽、識文化,佢第一次明白原來節日可以咁有意義!」
💡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最動人的是,這場活動讓一些平日被標籤為「受助者」的群體,反過來成為「助人者」。
視障朋友憑手感包粽傳愛
聽障青年用手語教小朋友打氣
家舍宿生化身粽藝小老師
長者收到粽子時哽咽道:「原來社會仲有人記得我哋」
這些互動,正是生活中最溫柔的風景。
🏡 粽葉包裹的不只是餡料,還有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情意
在這個講求生活質感的時代,美食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愛心共融慈善包粽日」就像一場節日限定的生活派對,融合美食、文化、親子共融與公益溫情,讓我們重新感受節日的本質——不只是慶祝,更是分享、陪伴與關懷。
🌟 想過個有意義又好味的端午?這些生活靈感不容錯過:
嘗試自己親手包粽,帶小朋友一起動手更有樂趣
支持本地共融活動,關心身邊人,讓節日更有溫度
學習一兩句手語,用另一種方式說聲「多謝」
把粽子送給鄰居、長者或朋友,一起傳遞這份節日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