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索 / 主題遊覽 | 地區探索 | 焦點熱話 | 體驗報告

讓我搞不懂的… 藝術


一個簽了名的白色尿兜,一張空白的油畫,一個巨型的吹氣裝置,一次公開的睡眠經歷… 仿佛任何東西放進美術館就是藝術品,仿佛藝術家在特定的場合以肢體語言表達創作的意念就是行為藝術,仿佛一切被轉化被定義被抽取出來的個人美感與概念就是 ART,仿佛平常人看不懂的就是藝術。

西方當代最著名的美術史家、美學家和古典學者貢布里希 (E. H. Gombrich) 這樣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藝術這個東西,只有藝術家。」如果藝術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想法,而非表達手法,那麼誰有資格去決定甚麼是藝術?藝術家?觀眾?還是藝術品的拍賣叫價?

當藝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有錢人用幾千萬買下名貴藝術品放在大宅裡展示,說不定他其實對「藝術」一毫子感覺也沒有。

到底,「藝術」是甚麼?

DSC_2097

龐比度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開放時間:11:00~21:00(週二和 5 月 1 日閉館)
票價:Adult €14 (PARIS MUSEUM PASS免費進入)
如何前往?地鐵 1 號線 Hôtel de Ville 站/11號線 Rambuteau 站

Pompidou_Centre_building_technology

座落於法國巴黎第四區的地標式建築-龐比度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全名為龐比度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1969 年,當時的法國總統喬治·龐比度為了紀念帶領法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擊退希特拉的戴高樂總統,於是倡議興建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可惜,建築物於1977 年 1 月 31 日完工啟用之前喬治·龐比度已經逝世,所以當時的總統就把博物館命名為龐比度中心來紀念他。

龐比度中心的設計可以說是一次跨國的合作,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英國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以及愛爾蘭結構工程師共同參與。龐比度中心完工後,跟巴黎鐵塔一樣引起法國社會極大的爭議,建築完全違背巴黎傳統的優雅風格,許多巴黎市民實在無法接受它前衛大膽的「露骨」,更有人稱它為「市中心的煉油廠」!(這個形容很有創意)

直到 2007 年的普利茲克獎,當時的《紐約時報》指出,龐比度中心「令建築界天翻地覆」、「1977 年完成了高科技且反傳統風格的龐比度中心而贏得了聲譽,尤其是龐比度中心骨架外露並擁有鮮豔的管線機械系統」。結果,你已經知道,它就是這樣擺脫噓聲成為藝術和重要地標。

我是相當迷戀現代建築的,但龐比度中心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我喜歡線條流暢設計簡約那些),縱然它的管線機械系統非常有趣,管道都採用不同顏色來區別:綠色是水管、藍色控制空調,電子線路封裝在黃色管線中,自動扶梯及安全設施則採用紅色,一方面非常有系統,另一方面也因為結構外露而令人有種 “是否在工程中?” 的錯覺,話說我那天沒有帶地圖出去,出了 Hôtel de Ville 站我就只能憑直覺並跟著 “應該是在工程中” 的建築物前進,碰了幾次釘後,終於找到龐比度的入口。

記得在 youtube 上看過 Jason Mraz 在龐比度中心前面的廣場與一個婆婆的即興演出,非常動人非常和諧的一次合奏!沒錯,我在門口看到那個婆婆,她依然在演奏著她獨有的音樂,也許在等待下一個知音人,也許她只是單純地享受著週遭的藝術氛圍。

DSC_2086

我幫這個藝術品改了一個名字-“漂浮的情書”

DSC_2092

“哇!我看到彩虹!” 女孩內心的 OS

DSC_2105

Marcel Duchamp  “Bicycle Wheel”  (1916)

達達主義 (Dadaism) 的代表人物 Marcel Duchamp的「腳踏車輪」,在凳子上加裝了可動的腳踏車輪以塑造一種動感的表達方式 (Kinetic Sculpture)。

第一次知道 Duchamp 這位前衛藝術家是因為朋友當年寫了一篇關於“一個簽了名的白色尿兜”的功課,我看了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樣也算是藝術?!” 那就是非常有名的「Fountain」。

隨著年紀漸長,在不同的地方看過很多的當代藝術品,我腦海裡還是常常驚嘆:“這樣也算是藝術?!” 創作是藝術家與參觀者之間的交流,但如何詮釋作品就是很主觀的事,每個人透過自己的認知嘗試跟藝術家的想法聯繫起來。不過,偶爾還是會看到滿腦子都是問號,這樣不代表那件作品不好,也不代表我們不能了解藝術,只是大家的頻率並不一樣。

DSC_2094

藝術!(這到底想表達甚麼?!)

DSC_2089

在藝術中迷失+沈思了好幾小時後,當我看到這張畫的時候幾乎要為它的美而流淚,旁邊有人小聲在說,“這到底是甚麼?” 我不禁投以一個 “難道你不覺得這就是藝術嗎?” 的眼神。

DSC_2088

跟隨著一個很像杜可風的背影,我走進一間正在播放影片的房間。

影片是空白的,我猜它應該準備重播。趁著這空檔,我環顧了一下這間房間,大概有五六個人安靜坐在地下,我想影片應該不會太長,所以沒打算跟他們一樣坐下。站了十分鐘,“怎麼影片還沒重播?!”我開始不耐煩,再次偷瞄地下那些人,他們一直在用一種等待救贖的神情在盯著牆上的空白影片,“難道因為我站著而看不到他們看到的東西?!” 於是我嘗試蹲下來,依然是一片空白… 再等了十分鐘,還是甚麼也沒有 (!) 他們的眼睛還是沒有離開過那面牆!

我想這些人應該是逛到太累而不想起來,不然單純為了 chok 出個文青格是不可能維持同一個姿態這麼久的,對不對?還是他們在領會一些我看不懂的…藝術?!

DSC_2096

好了,看完一堆衝擊我生命的前衛藝術品之後,我要到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DSC_2107

看到一群學生圍坐著,很認真地在聽老師講話,因為老師講的是法文,所以我完全聽不懂,但被他們認真的表情打動。

藝術對孩子的啟發可以有多大?自小嘗試了解藝術家的創造概念與作品表達的批判性中長大的孩子,以及自小嬌生慣養習慣接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呵護和伺候下長大的孩子,兩者對人生以及對世界的想法應該很不同。

我記得唸設計的時候,老師說,「Design is a way of thinking.」後來我發現旅行也是「way of thinking」,所以為什麼藝術不能是「way of thinking」?我們不需要苦苦去了解甚麼是藝術,也不要介意當所有人也吹捧「那就是藝術」的時候,你是不認同「那就是藝術」的小眾。

為什麼藝術家說什麼我們就要全部認同?如果只有認同才代表懂藝術的話,那麼我只好承認自己的愚昧。

「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做出來的東西完全地負責任,認真地做,那就是藝術。」德國藝術家 Joseph Beuys 說。

DSC_2101

龐畢度中心



gloria

【Slow and Travel】
慢步遊走於旅行與生活之間,尋找一些質感,記錄一些回憶。
- mail: [email protected]



wordpress-32-greengrey facebook-32-greengrey instagram-32-greengrey